乐文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230部分(第1页)

王朔不敢直说李广的弱点【估计是怕被睚眦必报的李广报复】说:“将军想想难道做过什么可悔恨的事情么?”李广想想说:“我为陇西太守时,羌族人造反,我引诱他们投降,来降的有八百多人,在他们投降的当天我就杀了他们。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事。”王朔说:“罪过没有比杀已降的人更大了。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。”

元狩四年(前119年),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。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,武帝认为他年老未被启用。后来武帝终于任命其为前将军,随卫青出征。出塞,卫青得知单于的驻扎地,卫青决定自率部队正面袭击单于,而命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夹击。东路道迂回且远,水草极少,不利于行军。李广希望做为先锋正面对抗单于,说:“臣部为前将军,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,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,今乃一得当单于,臣愿居前,先死单于。”(《史记??李将军列传》)可是武帝认为李广年老又命数不好,出征时总是遇到各种状况,暗地里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与单于正面对阵。李广坚决拒绝调动。卫青不接受他的请求,命令长史下道文书,让李广赶快到所在部队去,照文书说的办。李广没有向卫青告辞就动身了,内心极其恼怒地回到营中,领兵与右将军会合,从东路出发。部队因无向导或者向导死亡(军亡导),迷失了道路,落在大将军后面,耽误了约定的军期。漠北之战,卫青“见单于兵陈而待”,李广赵食(yi)其(ji)却“失期”战时不曾赶到,卫青当机立断,创造性地运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,命令部队以武刚车“自环为营”,以防止匈奴骑兵的突然袭击,而令5000骑兵出击匈奴。伊稚斜单于乃以万骑迎战。此战汉军追击200余里,俘斩敌军1。9万余名,但伊稚斜单于“视汉兵多面士马尚强,战而匈奴不利”,遂趁夜幕降临,跨上一匹善于奔跑的精骑,率领数百壮骑杀出重围向西北方向逃去。卫青乘胜向北挺进,攻入颜山(今杭爱山南面的一支)赵信城,缴获了匈奴屯集的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。汉军在此驻留一日,然后放火烧毁赵信城及城内未能运走的余粮,回师南下。到达漠南之后,卫青与李广、赵食其会合。

会合后,由于要向武帝汇报此战的经过,面对按理说该被问责的李广,卫青生怕他心高气傲出什么问题,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,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。李广没有回答,没有办法的卫青便“使长史急责广之莫府对簿”,“心高气傲的李广依然放不下自己面子,不过最后终于检讨说:“诸校尉无罪,乃我自失道。吾今自上簿。”言毕引拔刀自刎。

那么,是不是汉武帝或者卫青压制李家呢?事实上李广有子三人,长子李当户早死,有遗腹子李陵。次子李椒为代郡太守,也先于李广而死。幼子李敢常随军出征,李广死时,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,力战,夺左贤王鼓旗,斩首甚多,【和他爹一样,勇武有余,需要一个领导上面管着才能成事】被赐爵关内侯,食邑二百户。李广死第二年,李广的弟弟李蔡因罪自杀,之后李敢代李广为郎中令。

不久,李敢怀恨其父李广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,卫青却没有声张。【身为朝廷重臣,不走正常的组织程序,不上奏皇帝,私下斗殴,目无法纪也和他爹一个德行。】后李敢至上雍,到甘泉宫狩猎,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。当时霍去病的指挥能力是汉朝对抗匈奴必须的,,武帝没有办法,只好说谎:“鹿触杀之”

事实上李广就是一个作为团营级别指挥员,敢打敢冲的战斗英雄,不过不顾法纪,不顾常识,当上了高级指挥官就是对国家和士兵毫不负责的主儿——和他儿子一个德行,唯一的区别,就是李广资历太高了,不愿意丢面子的他不去抱卫青霍去病的大腿——发挥自己个人战斗力的长处,所以无法封侯——都是自己的错,和性格有关,和天命有啥关系啊。

385碎片化,模式化

张溥点了点头,他是学问大家,自然知道刘白羽说的完全没错,不过想通了这一点,反而更加疑惑,自言自语道:

“不过老师,事实俱在,可世人为什么为李广愤愤不平,漠视卫青霍去病呢?”

“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冷静分析,就事论事——这是一个领导者都不见得有的优秀品质,你觉得大多数人会有么?”

“绝大多数人,其实一万个字里面,能听进去几十个字就不错了,然后就是把这几十个字和自身遭遇结合起来——”

“老师你是说绝大多数人听天下大事其实就是凑趣,和看唱戏一样?这可是天下大事,怎么能那么儿戏?”

“天下大事,关我屁事?帝王将相,英雄豪杰,最后还不是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?有的乡下地方,还把砍头当成娱乐呢,多新鲜哪……”

“但是,天下大事和我们息息相关啊,当初倭寇还只是海商的事情呢,最后连绵九省,建奴还仅仅是辽东的事情,结果建奴入关,九边一起遭殃……”

“哎呀,你要知道一般人是怎么想的,一天累死累活的,就需要轻松一下,明天还要搬砖呢,一肚子心思,睡不好觉,把自己脚砸了,搬砖的活都没有了不是?”

“仓廪实知礼仪,夫子说的话,很有道理……”张溥若有所思的说道。

“绝大多数人是怎么想的呢?因为时间不足,对事物理解是碎片化,模式化。”

“碎片化,模式化是什么意思?”张溥显然不是穿越者,被刘白羽说的信息理论弄得一愣一愣的。

“碎片化的意思就是卫青霍去病有名将,忠臣,外戚多种属性,显然名将是第一属性,也是卫青霍去病出名的原因,但是碎片化的结局就是一般人都注意外戚这种属性,模式化就是外戚这种人,一般来说,能力都比不上一般人,却快速上位,让一般人一肚子气。即使有一些成功的,也很可能其他人没有得到类似的机会而已——外戚么,和一般老板的亲戚又不一样,毕竟投胎好那叫前世积德,外戚那叫裙带关系,或者叫卖女儿,说的缺德点,和几女区别不大,招人恨不是?”刘白羽分析说。

“怎么能这么说?汉朝外戚当大将军的多了,和卫青霍去病一样有真本事的有几个?而且史书上说的明明明白白,卫子夫在宫内最开始不受宠,靠卫青的战功才成为皇后,卫青这外戚的身份是汉武帝为了拉拢卫青,岂能因果颠倒?”

“一般人有几个有钱买书的?有钱买书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还不是一把一把的?”刘白羽摊了摊手。

“一般人就是这样的,你要求不是一般的高……啥叫名将,啥叫名臣,绝大多数人没有那个概念,外戚却是几乎绝大多数人都见过——所以卫青霍去病不知不觉中就被一般人先入为主,产生坏印象了——这就是信息传播的学问。”

“卫青霍去病背着外戚的名义,结果出身卑贱引起同情这一点,绝大多数人自然不会在意,甚至被当成暴发户,暴发户这玩意最招人恨了,王老爷的儿子天生富贵,发财了理所应当,隔壁王二小时候还没我勤快,现在居然发财了,绝对不是我没发现他有什么优点我没有,一定是运气好,或者是用了不正常手法才富起来的……”

“真是愚民,不可教化,不可教化!”张溥想反驳刘白羽,不过想了想,还真是那么一回事,他是到处煽风点火的人,自然不会像一般书呆子那样以为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点。

“也可以说是教化的方式不对么,呵呵。”刘白羽微笑道。

“碎片化,模式化一样也能为我所用啊,这次要你进行的明华夷之辨,推出的汉人英雄就有,汉朝的卫青霍去病,五胡时期的恒温,冉闵,刘裕,大唐的李世民,李靖,宋朝的岳飞,元末的刘福通,徐达,常遇春……”

一听到刘福通这几个字,张溥就走起了眉头,毕竟刘福通当初是被朱元璋攻灭,朱元璋又当过小明王的臣子。

朱元璋和小明王的烂事,是大明朝的烂事之一,小明王的口号,当时的口号叫做“山河奄有中华地,日月重开大宋天”。这两句的口号什么意思?“山河奄有中华地”,就是元朝的统治,是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统治,它把人分成几等,实行民族压迫,他们打出“山河奄有中华地”,意思就是要把蒙古贵族赶走,重新由中原地区的人来统治。“日月重开大宋天”,他们只有把自己说成了大宋王朝的继承人,才能够更加有号召力。这日、月两个字,就暗含一个“明”字,用明教来号召百姓。

号召百姓达到两个目的:

一个是反抗阶级压迫,重新恢复以汉族为主体的统治,不再受民族压迫。

第二个要过好生活,欢迎明王降生。所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,朱元璋为了使自己的队伍更加有权威性,更加有号召力,他也奉小明王为主,在很长时期内,他就用小明王的国号称为自己是大宋。所以他的年号,用的是大宋龙凤年号,他奉的国主是大宋,是小明王为主。朱元璋既然接受了小明王这个封号,他曾经在小明王手下做过副元帅,在小明王手下做过吴国公,后来又封到王,叫“吴王”。因此就跟小明王的这个“明”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很多参加起义的人,很多当年反抗元朝统治的人,还都相信明王出世这说法,他们投入到起义军这个队伍来,为的就是盼望“明王出世”,要满足这一批人的愿望,不能扔掉这个口号。扔掉这个口号,就失去这一部分的人心。谁是明王呢?朱元璋自己是明王,他是大明,谁还想做明王呢,没有位置了,他把位置占住了。但是,朱元璋的队伍毕竟经过儒家知识分子的改造,他们和原来通过白莲教烧香聚众,这样的起义队伍是越走越远。所以,朱元璋后来就曾经在讨伐张士诚的檄文当中就说过这样的话:

他说因为元朝的统治非常黑暗,大家都盼望改变生活状况,因此,就误中了妖术。他指的妖术就是白莲社,就是明教。“致使愚民,误中妖术;不解倡言之妄诞,误信弥勒之真有”。他们根本不理解这种说法,这个咒语,都是胡说的,他们特别相信弥勒下世,明王出世,相信明王就是真的,为什么呢?说“冀其治世,以苏其苦”。希望他来治理国家,也解救自己的痛苦,可是这些人聚到一块怎么着呢?出现了这样的情况。就是“聚为烧香之党,根据汝颖,蔓延河洛。妖言既行,凶谋遂逞。焚荡城郭,杀戮士夫,荼毒生灵,无端万状”。就是朱元璋虽然用了明教,利用了小明王的年号和国号来起义,但是起义成功以后,他回过来批评这个白莲社,批评明教,说他们“无端万状”。所以这也可以看出来,从思想观念上,朱元璋已经和明教的信仰分开了,和原来大部分参加农民起义起义者当中所信奉的白莲教,这样的想法分开了。

朱元璋称“大明”,必不能让小明王称“大明”。他必须让这个“明王”成为小明王,表示自己比他高,所以一切要宣传在小明王上面,这种材料。所以,韩林儿只能做小明王,做不了大明王。虽然他用了他这个“明”字,但是他让他小,只有朱元璋自己是大。国号加大字,起源于元朝,以前都不是,像大宋都是后来称的。元朝叫大元,这个元朝的国号怎么来的呢?是用《易经》的一句话,叫“大哉乾元”,大元。明朝继承元朝,也叫“大明”。

再说这个吴元年,为什么人家都用的是两个字的年号,到了吴王这儿出了一个字的年号?实际上这是史臣在修史的时候,不小心就露了马脚,为什么这样说?因为当年他用的是龙凤年号,这一年公元1367年,就是至正二十七年,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接小明王到应天,廖永忠走到瓜州的时候,把船沉了,这个小明王没有了,这个龙凤年号不能用了。可是这一年又不是一个改元的年,就是,不是一个建立新年号的年,那么记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,还能用龙凤年吗,不用龙凤年又没有别的年可用,就用“吴”吧,就是“吴元年”,所以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吴元年。这个吴元年恰恰可以让我们知道当年就是在朱元璋建国的前一年,还在奉小明王的龙凤年号。但是史臣们在写的时候,是不能这样写了。

说的穿了,朱元璋其实是类似曹操之类的人物,没有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冲击,吸引蒙元的注意力,朱元璋是不能这么轻易的取得天下的,朱元璋为了标榜自己的得国奇正,故意隐瞒了自己和小明王的君臣关系,当然更不要脸的是朱元璋的后代,甚至隐瞒了朱元璋杀小明王的事实。。

正文 386朱元璋得国奇正?

《明太祖实录》有关文字关于刘福通的结局,以往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:元至正二十三年,张士诚的部将吕珍攻围安丰,城破,刘福通被杀陆深的《平胡录》、高岱的《鸿欲录》、郎瑛的《七修类稿》、陈邦瞻的《元史纪事本末》、谷应泰的(明史纪事本末》、查继佐的《罪惟录》乃至清代官修的《明史》等等,而究其根源,则来自明代官修的《明太祖实录)由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可知,《明太祖实录》凡三修,初修于建文元年,再修于朱棣即位之初,三修于永乐九年,至永乐十六年五月最终完成。小说 ;Www。23wX。C ;OM前两本俱毁,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为三修本。在三修本中,对刘福通结局的记载如下:“(至正二十三年二月)癸酉,张士诚将吕珍攻刘福通等于安丰,人其城,杀福通等。先是福通等兵势日盛,以安丰来附,至是为珍所杀。。三月辛丑朔,上(按:指朱元璋)率右尽徐达、参政常遇春等击安丰,是时吕珍杀刘福通而据其城。

但是,明朝对历史的删改十分粗糙,远没有清朝玩四库全书那样近百年的文字狱,早就堵住了质疑者的嘴巴,很多事情也编的相当纯熟。以至于留下了很多尾巴。

潘梗章撰(国史考异》,在引录了《明太祖实录》《国初事迹》《记事录》等书的相关文字之后,着重指出了两点:第一,安丰城并未被吕珍攻破。理由是:“太祖所以拒刘基之谏而赴安丰之急者,为小明王在焉故也。诚令安丰已没于张氏,则太祖必不亲行矣。第二,“安丰说”与朱元璋的即位告祭文有矛盾。“然考太祖即位告祭文,历举截定之地,以庐州左君弼、安丰刘福通并称不难看出。潘栓章指出的这两点是致命的。只要其中任何一点能够成立,都意味着刘福通并未被吕珍杀死于安丰。这也就等于说,《明太祖实录》关于此事的记载不真实。而从潘桂章的依据看,他所说的这两点又很难否定。

先说安丰城未被吕珍攻破。当时朱元璋的对手,西有陈友谅,东有张士诚,二者相比,显然陈友谅的威胁更大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有安丰城还在韩林儿、刘福通的掌握之中,朱元璋才有必要亲自前往,以便解决一般将领无力解决的复杂政治问题。如果安丰城己被吕珍攻占,他就没必要冒着失去根据地的危险,亲自率大军去与吕珍争一日之短长。即使需要打这一仗,也只需派一员将领带兵足矣,根本不需要朱元?

巧妹子  (团大)目标:安全活到一百岁  X一龙时代  开局闪婚绝美总裁,前女友急了  犯冲遇到你  命运的黑夜  最羡年少青衫薄  分心  我的超人男友  靖康之耻?天命神棍为大宋续国运  重生之金融财团BL  史上最感人爱情:说好不想你(大哥的幸福)  英雄联盟之幕后强者  刀笔吏  念化星河  京剧猫之相濡以沫  九零,自从不孝后我笑的可甜嘞  逆龙道  仙山有路  蛋炒饭的恐怖情人(耽美)  

热门小说推荐
无限恐怖网

无限恐怖网

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吗?想真正的活着吗?那么来吧,无限恐怖网,活下去,活下去。。。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人,都会认为这是无限世界,这是主神空间,然而...

巨星奶爸

巨星奶爸

林川睁开眼睛,看到周围陌生的一切,以及一个四五岁大的小男孩时,他知道,自己的人生已经发生巨大的转变...

锦绣田园:农家宠妻

锦绣田园:农家宠妻

穿越成农家女,家徒四壁,吃了上顿没下顿。弟妹幼小,娘亲病弱,顾九九表示扶额!不过,好在姐姐会医术会赚钱。卖药,经商,种田,日子过的一日比一日好。只是这越来越大的肚子是怎么回事?...

来到星际玩网游

来到星际玩网游

PS本书简介在书页,您可以到书页查看...

南风辞暮尽缠绵

南风辞暮尽缠绵

整个南都,能镇得住霍家太子爷的只有南慕瓷。虽年纪小,明能偷人生子,谋财害命,被家谱除名,还能顺道要他的命。暗能割肝捐肾,丢条半条命也半声不坑。走哪儿都声名狼藉的丧家之犬,所有人都觉得她配不上矜贵的霍三少。只有霍三少觉得,佳人在怀,软玉温香怎么都不够,你们都别闹,她是我小心肝祖宗。...

大地祖

大地祖

所谓山环水抱乃风水宝地,三面环山,中央无风,地气不散,正面遇水,气不外泄,此为山川宝穴。神道末年,得地脉传承,开启一段传奇之旅身之所在,为穴掌心之中,为运。挥手之间,地气涌动,这一生,我不问苍天,只求问心无愧,执掌地脉!官方v群178025403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